发布:河南少林寺文武学校 来源:少林寺官网 时间:2016-05-23 点击:
河南少林寺佛教慈悲与武术杀伐
[河南少林寺官方网站]讯:“天下功夫出少林”,“万拳归少林”,这样的说法,出自少林派武术家口中,是
一种豪迈;出自其他人口中,是一种赞誉。它既反映了河南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又肯
定了河南少林寺确是以武术和武功扬名的史实。
“寺以武显,武以寺名”,人们这样评价少林寺与武术的关系。“浮屠善幻多技能,少林拳法世稀有”,《峨
眉道人拳歌》中的这句话,流传久远。武术与佛教在少林寺的结合,是中国佛教史、中国武术史一道奇特的风
景。
佛教讲大慈大悲。慈者,慈爱也;悲者,怜悯也。《涅槃经》云:“三世诸世尊,大悲为根本。”《菩萨念佛
三昧经》云:“慈心观众生,如母念一子。于仇不追恶,更生怜悯心。”《网明菩萨经》云:“大悲是一切诸
佛菩萨功德之根本,是般若波罗蜜之母,诸佛之祖母。”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云:“佛心者,大慈悲。”佛教戒
律中规定佛门弟子首先要戒杀生,更不能起杀心。
北魏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,河南少林寺创建后,我国古老的武术技艺便落迹寺院,并成为寺僧经常演练
的一种业余活动。寺僧开始习武的原因,除了强身健体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适应环境。地处嵩山深
处的少林寺,山势险峻,自然条件恶劣,加之两汉以后社会动乱、强盗四起,为了生存、为了保护寺院,寺僧
就必须有强健的体魄,因而习武健身成为寺僧必不可少的活动。同时,少林地区,林木茂密,猛兽出没,这对
少林僧众也构成了极大威胁。为了抵御猛兽的攻击,寺僧不得不通过习武来增强他们抗御猛兽的能力。少林僧
众的习武活动,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走向深入,使少林寺僧以武显于世,使少林武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。
同时,少林武术不但重视外在功法的修炼,更重视武术精神的培养。少林武术精神是一种尚武、重德、爱国的
精神,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主要体现在: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;抗击侵略,爱国保民;见义勇为,不畏强
暴;勤奋刻苦,扎实稳进;博采众长,为我所用;这几个方面。千百年来,少林武僧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
承了少林武术精神,如隋末唐初的十三棍僧助唐王、明嘉靖年间少林僧兵抗倭等。因此,少林武术从根本上是
为了强身健体、保护寺院和以武参禅,并非为了单纯的厮杀。
释迦牟尼在前世也曾杀一婆罗门,但杀此婆罗门是为了除恶扬善,而非杀人越货,所以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
。正所谓“杀一恶魔,救一梵天”,除魔正是为了拯救更多的善众,如明嘉靖时期少林僧兵抗击倭寇等。在这
种情况下,少林武术精神中的“抗击侵略,爱国保民”则体现出了更为广阔的胸襟和博爱的精神,而非仅仅局
限于不可杀生这一层面上,而在抗日战争期间,周总理也曾对佛教界说过一句名言,即:“上马杀敌,下马念
佛”。所以说佛教慈悲与武术杀伐并非完全对立,它建立在正义、道德、国家的基础上,视具体情况和众生平
等的初衷来进行具体应对。[河南少林寺文武学校摘自少林寺官方杂志<禅露>]